货车司机两年收58张罚单引热议 切莫以罚代管,逐利执法 焦点播报
(资料图片)
近日,“货车司机两年内收58张罚单”事件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据相关媒体报道,近年来,途经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货车司机频繁收到超限运输罚款通知单,即便是不超载的货车,来到此地过磅也会显示超重。其中,一位货车司机更是无奈地表示,他的车两年内收到58张罚单,罚金高达27.5万元,罚款理由无一例外都是超限运输。 货车司机违规运输,理应依法惩处,但如果有些地方部门借执法权行违法之事,则不应被轻纵。在报道中,内黄县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名工作人员甚至说道:“这叫执法到位,该罚的钱,必须得罚。”此言一出更是引起舆论哗然。 当地回应难消公众质疑5月18日,内黄县针对该事件通报了调查结果,其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5月以来,视频中司机收到的58张罚单中,涉及内黄县超限处罚罚单有9张,其中仅执行6起,共计罚款2.79万元,经核实,超载计量没有问题。同时,这位负责人还指出,2023年以来,《车辆违法超限运输行为处理告知书》不存在超时发放,并强调内黄县从未下达过罚款指标。 回应虽言之有物,但公众心中仍存疑问:该事件是否存在以罚代管、只罚不管的问题? 首先,治理货车超载超限的根本目的是保证驾驶人员及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等。为此,交通运输部曾发文明确规定,对于超限超载车辆,必须要卸货、消除违法状态,才能重新上路,决不允许只罚款不卸货。 然而,现实情况是,内黄县执法部门并没有当场指出货车超载问题,也没有要求超限车辆停车卸货,只是将罚款作为处罚手段。另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驾驶员一年违法超限3次以上,就会被吊销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而从两年被开9张罚单的频率来看,这一规定在涉事司机身上并没有得到落实。显然,当地执法部门“只罚款、不卸货、不落实规定”的做法,违背了治超初衷,不免让人怀疑其目的是以罚增收。 其次,通报中承认在2021年、2022年存在超时发放罚单的情况,但针对该问题政府部门并未提出如何处理,也未明确超时发放的罚单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根据相关规定,罚单应在事发30日内送达告知,而内黄县执法部门动辄几个月、甚至逾期一年才送达罚单,并不符合法规要求。这也验证了货车司机的质疑,即不排除执法部门有意拖延时间,使得货车司机提请行政复议时举证难度加大。 此外,关于摊派罚款指标的问题,交通运输部曾三令五申,严禁趋利执法、禁止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款指标,禁止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内黄县通告也明确表示,从未向执法部门下达罚款指标,但这一问题仅凭官方的简单回应,难以令人信服,是否摊派或变相下达罚款指标,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 以罚代管饱受货运从业者诟病事实上,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等现象在国内并非个例。 早在2012年,河南淮滨县便实行“月票治超”,先罚款后上路的管理措施,只要到县城超限站缴纳3300~5200元的费用,车辆就可在国家允许的最大载重质量的基础上,多加装15吨货物,放心地“多拉快跑”;2021年,广东佛山一高速路口62万车主违章,总罚款超1.2亿元一事被曝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岔道口,因罚款总额惊人,被网友戏称为“印钞机器”;北方某县交通违章罚款一年创收3000多万元;内蒙古自治区部分交警为完成创收任务,对过往货车司机随意罚款、“一刀切”式罚款,引发运输从业者不满。 “倘若一线执法人员面临考核压力,乱罚款、钓鱼执法等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卡车司机李师傅表示,“公路三乱”(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一直是阻碍公路运输行业良性发展的“绊脚石”,在“硬性处罚”的管理模式下,运输从业者不仅遭受了经济损失,还可能会因驾驶证扣分降级丢失“饭碗”。不仅如此,过度执法还导致货车司机的生存环境愈发恶劣,间接加重了司机的缺口。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锫表示,当前公路执法不规范、违规乱罚款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特别是在治超治限方面,某些地方执法者(公路执法人员、道路运输执法人员、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人员等)存在乱收费、选择性执法的现象,造成超载屡禁不止,甚至还陷入了“越治越超”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文维护卡车司机的权益,整治以罚创收乱象,但由于某些政策无法落实到位,导致以罚代管的顽疾并未被彻底根除。对此,有不少货车司机向记者表示:“如果我们违法了,理当依法惩处,但罚款只是手段,纠偏、整治才是目的。在强调依法行政的当下,部分地区执法部门用治超敛财,借执法损害货车司机合法权益的行为,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绝。” 执法应尽职尽责、依规办事不可否认,以罚代管可以带来一定的震慑作用,但这种方式不仅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会导致交通违章处罚领域乱象丛生。在针对货车管理的过程中,地区相关执法部门不应重走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的老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法律法规重在落实,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随意罚款容易导致权力滥用,滋生腐败,影响地方营商环境和公信力。 “罚款不是目的,取消罚款也不意味着放弃监管。在政府不断完善和调整罚款事项的过程中,有关部门依然需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创新和完善监管方法,规范监管程序,致力于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中汽卡车兄弟俱乐部创始人杨金国说道。 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恽绵表示,我国政府部门的管理边界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多头管理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各自为政、以管代罚的情况。精细化管理和执法必须提上日程。除此之外,各地方管理部门也要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力求让运输从业者在每一次执法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未来,执法规范化程度越高,给卡车司机群体带来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也会越强。 “近来,交通运输部多次发文清理不合理处罚乱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货车司机的生存环境。不过,道路货运行业经营主体众多、流动性强,加之行业新老矛盾交织,所以还需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详尽的细则,厘清责任主体。同时,对于执法人员而言,应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回归行政执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统一执法标准,提升行政执法精细化程度,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执法效果,保障运输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运输行业资深人士王金伍最后说道。 (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